北银政发〔2016〕16号
日博备用网址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区直各事业、企业单位,各有关单位: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5〕63号)精神,为进一步深化我区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建立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现就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支撑全区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综合效益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整合优势创新资源,加大政策引导和投入力度,稳定和壮大一支高水平的创新队伍,支持培育一批科技意识强、发展后劲足、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全面提升我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推动我区现代农业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机制创新,资源优化。积极构建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模式和机制,综合运用项目(资金)、政策、市场等多种手段,鼓励科技人才到农业产业一线创新创业,引导创新要素向农业产业一线聚集,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整合和配置,充分发挥科技要素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2.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将农业龙头企业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摆在突出位置,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3.科技引领,产业升级。突出我区优势特色产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三)总体目标。建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涉农高校和企业为主题,以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及人才团队为支撑,产、学、研协同创新,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高,人才结构更加优化,企业创新能力和农业科技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为我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主要任务
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主要由涉农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企业、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构成,在研发、转化和推广服务职责中各有侧重。
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以涉农高校、龙头企业为主要依托的农业科技源头创新体系;以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为平台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体系;以农技下乡培训为主、其他服务形式共同参与的“一主多元”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以领军人才培养、创新团队建设为支撑的人才队伍体系等四个部分。通过改革,理顺体制机制,优化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和配置,推进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建成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创新链,提高创新能力。
依托银海区特色优势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优化整合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实施农业科技推广大行动,定期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着力解决我区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低、农业科技市场总体发育程度低等问题。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社会化合作水平和能力,力争农业科技部分领域在全市处于领先优势。
(一)强化农业科技源头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自有优势科技资源,推进产学研结合,继续就大棚果蔬、罗汉松等特色农业、林业产品产业等科学设置功能专家岗位和综合试验站,重点开展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关键领域研究,进一步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二)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体系建设。
1.大力支持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特色兴区”原则,强化物质装备建设、科技人才支撑、政策扶持引导,支持创建一批要素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经营集约的现代特色农业、林业(核心)示范区,以核心示范区为平台,积极探索农业科研单位与示范区的联系机制、科技成果试验和推广机制、成果转化机制,把核心示范区建设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功能的科技创新试验区。
2.继续推进现代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扶持一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转化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专利,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三)强化基层农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结合我区农业产业优势,定期举办农技培训班,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生产能力。
2.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供销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各类服务性农民合作社,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力推进高校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探索建立以高校为依托、农科教相结合的综合服务模式。落实“广西县乡村星火科技惠民示范专项”,以星火富民和惠民为目标,加快农村信息化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四)加强创新人才队伍支撑体系建设。依托农业科研、推广项目,引进和培养农业创新人才,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涉农高校、农业企业引进高层次、领军型农业科技人才,鼓励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农业推广机构工作。推进骨干人才到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到市县培训的分级培训模式,高校、职业院校要加大对农技推广人员培养培训,大力培养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农村产业服务型人才、农村管理型人才“五支队伍”。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各镇政府要把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加强协作配合,区科技局会同区农水局具体负责协调督促落实,确保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高效运行。
(二)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化农业科技的公益性、基础性和社会性,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区财政要将农业科技作为重点支出予以保障。整合各类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和有关部门的相关资源,对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倾斜支持。区科技局牵头整合各级资源,积极争取自治区和北海市支持,引导企业、金融信贷、风险投资进入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三)加大宣传力度。围绕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电视、广播、展览等多种形式,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营造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环境。
2016年8月5日